您所在的位置: 美丽南屏 > 民风民俗

南黄古道导游词

2017-09-06

亲爱的各位团友,欢迎大家来到红枫的“童话世界”---南黄古道。南黄古道位于天台城关西南20公里处,北起天台县南屏乡,南至临海市黄坦乡,故称南黄古道。南黄古道全长15公里,核心景区均在南屏乡境内。

南屏概况

南屏乡在解放前道南、翠屏两个乡,1950年又分设板桥乡;1956年三乡合并为南屏乡,取道南和翠屏各一字。1958年建立南屏人民公社。1983年11月20日机构改革后称南屏乡,成立人民政府。辖区内山峦绵亘起伏,村庄大部分居山间盆地,多数分布于溪流两侧,境内最高山峰为望海尖,海拔788米,就在南黄古道景区。南屏乡曾经是浙江省著名的苎麻生产基地。现在主要农产品有番薯、稻米、生姜、吊瓜、粉丝。此外,南山肥猪在全县非常有名,皮厚而柔软,又不油腻。南山土鸡以放养为主,营养价值高。水果主要有杨梅、板栗、红朱柿、方柿和天台山蜜梨。

二十年前,南屏乡境内漫山遍野都是香枫树与桕子树,到了金秋,这两种树的树叶红得发亮,可谓“漫山红遍,层林尽染”,构成“南山秋色”美景。“南山秋色”是天台十景之一,元代邑人曹文晦,这位不喜欢仁途,只爱游山玩水,又与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引为至交的大诗人,曾写了一首诗:“观彼南山小众山,霜明红树碧云寒。馀青入座挹不尽,积翠浮空染未干。漠漠只愁晴雾隔,霏霏休待夕阳看。何人会得悠然趣,前有陶公后有韩。”那种沉醉于天地间的美丽,一直延续了几百年,后来,由于各种原因,香枫树、桕子树惨遭滥伐,南山秋色美景,仅南黄古道还有完美的保留,让人非常遗憾。现在通过南屏乡新一届党委、政府的保护性开发规划,开始在山林、交通要道两侧逐步种植香枫与桕子,不出几年后,南山秋色美景将重现辉煌。

前杨古村

说到南黄古道,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村,前杨古村,这是南黄古道的起点。据南山前杨的《杨氏宗谱》记载:上杨杨氏杨智于宋嘉定十七年(1224)由新昌择前迁天台南山上杨,一支入前杨;南山杨氏杨瓒于宋绍定五年(1232),由汴梁桐巷迁天台南山,一支入前杨。由此可见,前杨古村是一个有着800年历史的古村落。前杨村都姓杨,他们是东汉“四知太守”杨震的后裔。什么叫“四知太守”?且听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当年杨震办学的时候,有个学生叫王密,他是荆州人,杨震治理荆州时,他协助出谋划策颇多。杨震认定他是个人才,于是举荐他出任了昌邑县令,昌邑在东莱境内,半年后杨震调任东莱太守,师生久别重逢。

久别重逢,当然有说不完的话。王密很尊敬老师,杨震到任后主动来拜见,师徒俩高高兴兴聊到深夜。杨震兴致很高,话匣子打开,从家庭生活侃到国家大事,直至深夜还意犹未尽。但他却未注意到,自己的这位得意门生神色很不对,不断地四下张望,似乎在等待什么。

果然,夜深之时,王密突然神秘兮兮的“嘘”了一声,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包袱,说:“老师,您收好。”  

杨震打开一看,什么都明白了:十斤黄金。  

王密还是满脸堆笑地看着老师,他却未曾留意到,老师的神情却已经发生了变化。过了半天,他看到老师抬起头来,用强压着愤怒,极度悲伤的口吻,吃惊地问:“我了解你,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王密还没回过神来,大概是官场混久了,脑袋也迷糊了,很轻松、得意地安慰说:“您放心,现在夜深人静,这事没人知道……”话音未落,就看到他的老师,怒目圆睁盯着自己,眼光像刀子一样剜着他,几乎是用尽全身的力气,发出了那一声振聋发聩的怒吼:“天知!神知(地知),子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者!”  

王密满脸羞惭,当即拔脚开溜。而这句怒吼,在当时几乎传得大汉朝人人皆知,于是清廉正直的杨震,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四知太守。”现在村中心有个“四知堂”有空我们可以去看一下。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棵古樟树,已有600多年的树龄。从右侧看是很像一头鼻子冲天的大象,走过去10米再回头看,可以看见中部是雄鹰的头,栩栩如生,故村民称之为“老鹰樟”。   

村里现在道路硬化后,仅留下不多的鹅卵石路了,这鹅卵石路非常能按摩人的脚底,而且不容易积水,在古代的乡间小路都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途中风光

出了村,我们能看到地里长有像小竹叶的的植物是姜。宋代诗人刘子晏《咏姜诗》云:“新芽肌理细,映日莹如空。恰似匀妆指,柔间带浅红。”

冬季将至,说说能祛寒的姜,饶有趣味。若能因此通晓“姜性”,正确服食,还能起到保健作用。民间自古就有 “上床萝卜下床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冬有生姜,不怕风霜”,“早晨一片姜,胜似服参汤”等谚语流传。

在南山有一道名菜,叫做“牛郎织女”,大家猜猜是什么菜呢?(牛肉炒生姜)

转弯处地里种的像杉树的是红豆杉。

听到“红豆”两字,大家脑海中可能为涌出唐代大诗人王维的千古绝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其实这诗与红豆杉毫不相干。王维歌咏的是南国的红豆树,又称相思树。干宝《搜神记》卷十一记载:战国时宋康王舍人韩凭之妻何氏美,康王夺之。韩凭自杀。何氏也投台而死,遗书愿合葬。康王怒,使里人分埋之,两冢相望。宿昔之间,有大梓木生于两冢之端,旬日而合抱,根枝交错,又有雌雄鸳鸯栖宿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宋人哀之,因称其木为相思树。

红豆杉是常绿乔木,小枝秋天变成黄绿色或淡红褐色,叶条形,雌雄异株,种子扁圆形,可用来榨油,也可入药。红豆杉籽具有利尿消肿、活血去淤、温肾通经的功效,可治疗肾炎、肾病、糖尿病、小便不利、淋病、月经不调、产后瘀血、痛经等病症。

从红豆杉的树皮和树叶中提炼出来的紫杉醇对多种晚期癌症疗效突出,被称为“治疗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高纯度紫杉醇价格昂贵,每公斤要200 万元人民币。但是红豆杉生长缓慢,天然更新能力差,人工种植10亩仅能提炼1公斤1%纯度的紫杉醇,因纯度仅1%,当然卖不到200万元/公斤。

强调一下,切不可随意进食红豆杉。2002年,卫生部就禁止将红豆杉作为保健食品和食品原料使用。人一旦误食红豆杉,则有可能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肌无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

南黄古道

 (水泥路尽,上古道前告知集合时间、地点和安全事项。)

我们都知道,在华夏文明几千年的历史烟尘中,曾经存在这样一种古道。他们夹在荒蛮的山水之间,充满未知的危险和诗意。沿着他们,张骞曾经出使西域、文成公主远嫁他乡,成吉思汗远征欧洲大陆……古道其实质是古时的交通、贸易之道,草原之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等都是历史上著名古道,绵延数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纵横于西部地区,相当于古代的“高速公路”。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已踏上南黄古道。这条古道在古代主要是天台和临海两县人民民间贸易往来的“茶马古道”,也是一条官道。古道看起来很普通,但能够保存千年而完好无损,且达15公里长,这是不多见的。

当年的南典古道,是以马帮和挑夫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商贸通道,是浙江东部一条非常重要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南黄古道作为一个特殊的地域称谓,是江南古道群落中以红枫、商贾、侠道、儒学等文化与景观为最大亮点的一条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南黄古道源于北宋初,兴于南宋,盛于明清,一直延续到近代,并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南黄古道是浙东旅游古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贯穿着浙江省东部纵向行走的一条重要的商贸通道。食盐、绿茶、布匹、丝绸、瓷器都是交流极为频繁的大宗商品。

南黄古道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

1、南黄古道是一条政治、经济、文化的纽带。天台与临海较为接近的山区经济在南黄古道的沟通与交流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持久地互补互利经济关系。而以天台山文化为核心的台州陆地文化,也通过这条古道,互相渗透与感染着。前杨的尚武之风,给台州市的硬气多了更为硬朗的一面。

2、南黄古道带动了天台、临海两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沿着这条道路、伴随着各种工业与手工业产品及技术的互相交流与传播,加上集市交易活动的频繁,极大了的推动了古道沿线的经济发展。

3、南黄古道是一份丰厚的旅游资源,在天台山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巨大的价值。南黄古道作为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遗产,有很大的旅游吸引力。古道上挑夫在石上留下的斑斑杖痕、马帮踏出的蜿蜒草地小径,能让人浮想联翩,追寻那近千年的史迹;古道沿途的村庄民风纯朴,民俗奇特而各有地域差异。小镇中多元文化汇集、绚烂多姿,都能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行走在这原汁原味的通商古道上,苍松迎宾,丹枫争艳,巨樟飘香,山花烂漫,真像展开一幅幅斑斓陆离的重彩油画,不禁让人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孙绰的“践莓苔之滑石,博壁立之翠屏”……。更有那龙潭观瀑,外庵听经,火洞怀古,鹅冠赏石,林荫小憩,让您忘却城市的喧嚣,尘俗的烦扰,尽情享受这大自然的恩赐,还能细听秋虫唧唧鸟语啾啾,忘情的呼吸负氧离子含量超高的清新空气。待到登上岭头,又有济公活佛的蒲扇为您带来清凉和惬意。此时远眺碧空,心旷神怡,俯瞰山下,大泛在望。那连绵不断、叠翠流金般的梯田,音乐旋律般美妙的阡陌交通,又会让您产生无限的遐想。

长长的古道,还不知蕴涵着多少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与文化积淀,值得人们深究。比如,徐霞客游天台山后去雁荡,走的很有可能是这条古道;东晋文人孙绰有著名的《游天台山赋》,赋中有“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之句,当时孙绰任章安县令,(古之章安县包括现在的临海、天台、仙居、三门等县及宁海的一部分,县治在临海。而翠屏山就在我们身后前杨到天台的山道上。)从临海是否经这条古道到天台?

我们现在游览古道与孙绰“践莓苔之滑石”不同,因为走的人多了,莓苔已很少,但滑石仍在,加上古道是原汁原味的,没有扶拦,故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切实做到“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年轻力壮的请帮扶一下年老力弱的。

古道两边多古树,这是十分难得的,其中三种古树值得欣赏:

其一是百年古松: 百年古松树,树姿雄伟、苍劲,树体高大、长寿,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我国很多风景区,都以松树景色而驰名。比如安徽的黄山,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号称“黄山四绝”。我们天台,把国清松、塔头风、万年柱、高明钟,谓为“天台寺庙四绝”。各地不少古松与悠久的历史文化有密切联系。中国人民把松树作为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松、竹、梅世称“岁寒三友”,比喻不畏逆境、战胜困难的坚强精神。历代咏松的名句也不胜枚举:如唐代杜荀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南朝范云《咏寒松诗》曰:“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 老一代革命家陈毅元帅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其二为百年古樟。百年古樟树是常绿乔木,它虽然常绿但不是不落叶,而是春天新叶长成后,去年的老叶才开始脱落,所以一年四季都呈现绿意盎然的景象。我国唐代文人敬括在《豫樟赋》的开篇写道:“它盘根深入大地,树冠开张如网,郁集春夏秋冬四时之气,与日月星辰交相辉映,巍巍耸立犹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诗云:“豫樟翻风白日动,鲸鱼拨浪沧溟开。樟树有樟脑香气,可提取樟脑和樟油。木材坚硬美观,宜制家具,特别是箱子,衣服保存其中,不会霉烂虫蛀。现在许多城市把樟树作为绿化树、行道树。

在我们天台,每个村口都有一棵或数棵香樟树,村民们称之为“风水树”。直至现在,这些数百甚至上千年的古樟树在我们天台仍比比皆是。如我们刚才在前杨村口看到的“老鹰樟”,就有600多年历史;赤城街道东岙村里有宋代大诗人陆游的哥哥亲手栽的香樟树,其旁还有一棵陆游亲手栽的苦槠树,都有800多年的历史。全县还有7棵唐樟,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国清寺2棵,一在唐一行墓旁,一在迎塔楼前;平桥镇2棵,一在下园殿村口,一在上曹村口;还有滩岭隔水江、石溪牌门裘、九遮山桐桥村口各一棵。

三合镇大横村口有500多年树龄的“抱娘樟”,更与一个脍炙人口的传说连在一起,发人深思。

故事是这样的:相传500年前,大横村有一恶媳,极尽虐待婆婆之能事,村民亦畏其泼辣,不敢规劝。一日,其七岁儿子打碎一口从未洗刷的破脏碗而嚎哭不已。母问其故,子曰:“此碗乃传家之宝,今日你用此碗待祖母,日后你老了,我也好用此碗待你,现在碗碎了,以后我拿什么来给你盛薄粥饭汤?”母闻言大惊,猛然省悟,随即去找婆婆认错。其时婆婆正在溪边洗衣,见媳妇奔跑过来,以为又来打骂,惊恐之极,跳入潭中自尽。媳妇十分痛悔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以致连请求原谅都来不及,随即跳入潭中去救婆婆……三天后,婆媳相抱的尸体浮出水面,全村人唏吁不已,家人就将她们合葬在溪畔。日后坟上就长出了这棵樟树。人们都说这棵樟树是婆媳的化身,小枝环抱大枝,如媳抱娘,永求宽恕,以警示、教育后人。

还有三合下峧村有300多年的樟树更是稀奇,此树主干中空,在离地5米的洞口长出一棵黄连木,成树中长树奇观。因黄连木俗称天仙树,故当地树民称之为“樟抱仙”。此景当地清代宗谱就有记载,为“灵溪八景”之一。

其三就是百年枫香树。枫香树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分布很广,但像这里一样有这么多、这么大的参天大树却很少见。现在正当金秋,红绿相衬,显得格外美丽。北京香山红叶举世闻名,南黄古道的红叶堪与之比美。故网上有人誉为:“北有香山,南有南黄。”枫香树还具有较强的耐火性和对有毒气体的抗性,今天我们在古道上行走,深吸几口清新的空气,今后可百毒不侵哦!

历代赏枫的诗句不胜枚举。毛泽东就有“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名句。诗圣杜甫诗云:“江上亦秋色,火云终不移。”将枫香树比作“火云”,十分形象。唐代杜牧《山行》诗云:“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可谓家喻晓。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云:“炊烟漠漠衡门寂,寒日昏昏倦鸟还。数树丹枫映苍桧,天工解作范宽山。”生动形象。狗尾续貂,我也做了一首诗,不揣简陋,念给大家听听,好不好?“古道南黄畅意游,漫山红叶舞清秋。纤云羞染相思意,一片深情为客留。”祝大家游得欢快。

最近在网上流传的中国十大赏枫胜地就有南黄古道,另外九处是四川九寨沟和米亚罗、北京香山、江西庐山、吉林长白山、云南中甸、新疆喀纳斯。“北有香山红叶,南有南黄古道”,南黄古道正在成为赏枫的新品牌。

各位来宾,爬了一段路,现在我们休息一下,我给大家说说姜,好不好?

俗语云:“姜是老的辣。”比喻老年人经验丰富,办事老到。成语中还有一条“姜桂之性”。就是说姜与肉桂越老越辣,以比喻老年人性格愈显刚强。就姜而言,的确是老的辣,因为老姜中所含的姜辣素和姜油酮成分高。

姜有一个有别于其它植物的特点,它虽作为种子埋在地下,身上滋生出了许多新姜,但老姜仍可食用,且特别辣。《本草纲目》记载:“初生嫩者其尖微紫,名紫姜或作子姜,宿根谓之母姜也。”这母姜就是老姜,我们天台人称为“姜娘”,其含义与母姜无异,但叫起来更觉亲切。

姜的生长很有趣,下种后,姜娘两侧即萌发出子姜,其形“恰似匀妆指,柔尖带浅红”。子姜在生长过程中又萌发出孙姜、孙孙姜,可谓“子子孙孙几代同根”,收获时可得三四斤。因作为种子埋在地下的姜娘不会腐烂,可如数收回且带回一群“子孙”。故云“姜够本”。

姜是颇有名气的调味品,是烹饪鸡、鸭、鱼、蟹、牛肉等菜肴的重要调料,既可解鸡、鸭、鱼、蟹、牛肉等膻腥味,又可增加香味。《本草纲目》记载:“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如北京的子姜鸭块,上海的子姜干丝,武汉的子姜子鸡,都是久享盛名的菜肴。而我县的生姜烧泥鳅干更是风味独特,是昔时西乡百姓请客必备的“九大碗”之一。

著名越剧《五女拜寿》中有这么感人的一幕:丫环翠云冻倒在雪地里,邹士龙将其背回家用姜汤救醒,后终成眷属。真乃“姜救命”、“姜为媒”也!

姜还是一味有名的中药。老姜的药名叫“干姜”,子姜的药名叫“生姜”。有人说:“干姜即晒干或阴干之姜,生姜即新出土之姜。”这是望文生义之误。

生姜性温味辛,具发表散寒,温中止呕之功。感冒风寒,喝碗生姜汤,发汗即愈;生姜与半夏配伍名“小半夏汤”主治胃寒呕恶。

干姜大辛大热,有回阳救逆温中止痛之效。虚寒胃痛,可与红枣同煎服之;干姜与附子、甘草配伍名“四逆汤”,主治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血压下降,脉微欲绝的亡阳之候。故俗语云:“三年老姜抵人参。”谓其有起死回生之力。

姜还能制半夏之毒,若误食生半夏或未制透的药用半夏而引起中毒,用生姜汁或用姜煎汤灌之立解。

姜虽好,但却不能多食,过多食用,会出现口干、咽痛、便秘等症状。因姜性温热,宜素体虚寒或感冒风寒者服之;若阴虚火旺之体或感冒风热之邪,则应禁之忌之。另外,霉烂的姜切不可吃,因为它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大的有机物——黄樟素,使肝细胞变性,诱发肝癌。

好了,休息过了,让我们以旺盛的精力,再接再厉,继续畅游南黄古道吧!

 

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是西湖十景中问世最早的景目。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画过《南屏晚钟图》,现作为西湖十景之九的“南屏晚钟”即指净慈寺傍晚的钟声。杭州的“南屏晚钟”因为净慈寺位于南屏山下。而南黄古道的“南屏晚钟”因为所在南屏乡所得名。出生于天台城关石墙头的济公最后圆寂于净慈寺,但济公7岁时就曾在外庵的殿外吟了一首诗:“外庵清净地,翠屏广慈心。独看枫叶落,晚钟醒凡尘。”前两句竟然嵌着净慈两字,难道这就是天意?独看枫叶落,是一种融于天地间的大境界,最后一个钟字点出了特色。佛教认为凡人在一生中会有一百零八个烦恼,闻钟声便可“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这是钟声的三大妙用;第四大妙用,是警醒,晨钟暮鼓。一天之际在于晨,早上不警醒和奋起,一天就白白流逝了;第五妙用,钟是时间的纪录者,时间是永恒存在的,所以,一见钟情和钟爱一生都是美好的祝愿。今天团友中有单身男女的不妨去撞一下钟,因为“撞南屏晚钟,结一生情缘”的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谁想成为最幸福的一对呢?抓紧行动哦。

联系我们

天台县南黄古道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天台县南屏乡前杨村 0576-83799105
官方微信
Copyright © 2017 www.nptour.cc 版权所有:天台县南黄古道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备案序号:浙ICP备17041389号 Created by WINYEARS浙江云野科技